新闻详情
警惕玉米的黄曲霉毒素问题(如何检测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
更新时间:2025-07-16
玉米作为重要的传统粮食作物,是黄曲霉等腐生真菌污染的“重灾区”之一,由此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对人类、畜禽及水生动物均可产生极强的毒害作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固有的梅雨季天气对于富含淀粉和油脂的粮食作物储存极为不利,长时间湿热天气是黄曲霉等腐生真菌快速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尤其在经历超长梅雨季的年份,以普通方式储存的粮食作物霉变概率大幅升高,黄曲霉毒素危害加大。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与寄生曲霉产生的系列次生代谢产物,属于剧毒类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I类致癌物,其主要作用标靶为动物肝脏,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甚至癌变。黄曲霉毒素B1是已发现的所有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黄曲霉毒素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
在气温与湿度等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富含淀粉与油脂的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大米、大豆、花生、葵花籽、油菜籽等),黄曲霉与寄生曲霉等产毒菌株能够快速生长繁殖而产生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及动物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能够显着抑制畜禽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损坏免疫系统,尤其对于肝脏具有强烈的毒性。同样黄曲霉毒素对鱼虾类等水生动物中也有强烈的致死效果。
玉米的黄曲霉毒素问题我们有时候可以用肉眼可以分辨,重度霉变的玉米籽粒重量明显减轻、颜色黯淡,外观有肉眼可见的灰绿色“霉斑”,有明显“霉味”,部分表皮剥离,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或破损,此时的玉米黄曲霉毒素毒量极大,已失去食用和饲用价值,不能用于任何养殖动物的投饲;中等霉变的玉米籽粒胚芽内部可见较大的深黑色区域,品质和营养价值显着下降;轻微霉变的玉米难以从外观分辨,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和潜在危险性;正常的优质玉米籽粒颗粒饱满、无破损,颜色明亮,黄白相间,有淡淡清香。
要特别注意已发生霉变的玉米经抛光机抛光后可有效去除表面霉斑和污点,光亮如新,但玉米内部霉菌无法去除,易与正常玉米混淆,须注意筛选和区分,通常我们需要借助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帮助。
霍尔德电子生产的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一款荧光定量检测粮食真菌毒素的仪器设备,主要检测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等等,检测样品涵盖牛奶及其制品、粮食谷物(大米、玉米、小麦、大麦、高粱等)及其制品、饲料及其原料、油脂等;样品前处理简单,整个检测过程检测12min,产品适用于各类畜牧养殖企业、谷物生产企业、面粉厂、方便面厂、第三方检测机构及各级政府监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