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污水总磷超标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磷检测标准值)
更新时间:2025-07-16
磷是一种活泼元素,在自然界中不以游离状态存在,而是以含磷有机物、无机磷化合物及还原态存在。总磷则是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样含磷毫克数计量,是水质检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污水总磷检测标准值:
总磷超标的原因:
1.进水总量偏大
排查最近系统进水水量和水质数据,确认是否最近进水总磷总量有升高,超出了系统原稳定运行的处理能力,打破了整个平衡,导致出水总磷超标。这种情况是指系统运行还是正常,但是处理能力不足于覆盖系统超量进的总磷量。
2.系统处理能力下降
这种情况是指,系统进水总磷量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出水总磷出现逐步超标的情况。这说明系统的除磷效果在逐步降低,因此需要根据系统处理效果降低的原因进行排查,之后逐个解决才能最终降低出水总磷浓度。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分析,系统运行的原因可能如下:
①厌氧区溶解氧过高。导致厌氧区无法有效释磷。
②好氧区溶解氧过高。导致好氧区的活性污泥出现严重老化,导致污泥裂解释放了一部分总磷,导致总磷超标。
③污泥排泥量少。系统污泥排泥量少,导致系统活性污泥泥龄增长,导致系统不能及时将磷排出,造成总磷浓度升高的情况。
④厌氧区COD偏低。导致厌氧区释磷过程缺少需要的COD,从而影响系统除磷能力。
⑤化学除磷异常。化学除磷的除磷剂是否异常?除磷剂反应过程是否异常?化学除磷是否污泥排放量偏低?
⑥进水有有机磷。进水有机磷在处理过程中未被水解,导致化学除磷过程无法降低废水中的总磷浓度。
污水总磷超标如何处理?
1.应急处理
①无化学除磷的系统。可以在好氧池末端少量投加除磷剂,让除磷剂将总磷降低,并且在二沉池(或膜池)进行泥水分离后达到除磷目的。
②有化学除磷的系统。可以更换新的除磷剂,确认是否原除磷剂存在问题。另外,每种废水适用的除磷剂类型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可以在化学除磷效果差时多验证一下各类除磷剂的效果,以优化系统化学除磷的效果。
2.长效措施
①化学除磷中可以优化化学除磷反应器,提高化学除磷处理效率,还可以节约一定处理成本。
②厌氧区溶解氧过高。确认是否因回流量过大导致末端带回的溶解氧(硝态氮)浓度过高?可以适当调小回流流量。
③厌氧区COD偏低。可以将少量原水进入到厌氧区,补充厌氧区的COD浓度,提高厌氧区释磷效果。
④好氧区溶解氧偏高。可以适当降低好氧区溶解氧,控制好氧区溶解氧为2.0~3.0之间,降低好氧区污泥老化情况。
⑤降低污泥泥龄。有时为了保证系统硝化会提升系统污泥泥龄,导致系统出水总磷超标。此时可以适当加大排泥量,将系统的磷排出系统,防止污泥在二沉池底部厌氧后出现释磷的情况。
⑥污泥浓缩池及压滤废液处理后再回流。压滤液中总磷浓度偏高,因此可以把这部分废水收集后进行除磷预处理后再回流到系统中,降低系统除磷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