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湖泊水体发黑发臭的原因分析(湖泊水体检测常规检测参数)
更新时间:2025-07-16
近期网友爆出,湖南华容县大垱湖长期受到工业废水的困扰,湖内水体明显发黑发臭,湖面漂浮着大量死鱼。华容县就此事发布《情况说明》,经相关部门现场核查和初步研判,认为大垱湖近期水体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大垱湖沉积多年底泥未得到及时有效清理、光伏设施对水体流动和生态修复存在制约,以及近年来降水量偏少,加之近期气温上升较快,导致活水不足,水质受影响。
底泥是如何影响水质的?
1.有机物分解
底泥中的有机物(如动植物残骸、腐殖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消耗溶解氧(DO),导致底层水体缺氧甚至厌氧。
后果:释放硫化氢(H₂S)、甲烷(CH₄)等有毒气体,破坏水生生物生存环境,产生恶臭。
2.营养盐释放
底泥中蓄积的氮(N)、磷(P)等营养盐,在环境条件变化(如pH波动、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时重新释放回水体。
后果:引发富营养化,刺激藻类爆发(如蓝藻水华),加剧水质恶化。
3.重金属活化
底泥中的重金属(如铅、镉、铬)在酸性或还原性环境中溶解,进入水体。
后果:通过食物链积累,威胁水生生物及人类健康。
湖泊水质检测常规检测参数:
1.溶解氧(DO)
作用:底泥耗氧是有机物分解的标志。若水体DO持续降低(如<2 mg/L),可能表明底泥有机质大量分解,释放硫化氢(H₂S)等还原性物质。
预警阈值:连续3天DO<2 mg/L或日降幅>1 mg/L需警惕。
2.氨氮(NH₃-N)与总磷(TP)
作用:底泥中的氮磷营养盐会随扰动(如水流、生物活动)释放至水体,导致富营养化。
预警阈值:NH₃-N>1 mg/L或TP>0.1 mg/L(淡水环境)需关注。
3.化学需氧量(COD)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
作用:反映水体中有机物总量及易氧化成分。若COD或CODMn突然升高,可能因底泥有机质释放。
预警阈值:COD>30 mg/L或CODMn>8 mg/L需排查底泥污染风险。
4.硫化物(S²⁻)与甲烷(CH₄)
作用:厌氧环境下底泥分解产生硫化氢(H₂S)和甲烷(CH₄),可通过检测游离硫化物或甲烷浓度间接预警。
预警阈值:S²⁻>0.5 mg/L或CH₄>10 mg/m³需干预。
5.重金属(Pb、Cd、Cr、As等)
作用:底泥中重金属可能因酸化或氧化还原条件变化而释放。
预警阈值: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限值,任一重金属超标即预警。
6.叶绿素a(Chl-a)
作用:反映藻类生物量。底泥营养盐释放可能导致藻类爆发,Chl-a>10 μg/L需警惕水体富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