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余氯的定义与标准(余氯的三大核心作用)
更新时间:2025-11-05
天然水源中潜藏细菌与微生物,氯凭借其强氧化性(如次氯酸)可高效灭活病原体,是国际通行的消毒手段。从水厂到千家万户,氯的持续作用确保水质在长距离输送中免受污染。余氯是指消毒后水中残留的氯含量,其存在能持续抑制微生物再生。
1.余氯标准限值
我国《标准》明确规定:
出厂水:接触30分钟后,余氯≥0.3mg/L且≤2mg/L
末梢水(用户端):余氯≥0.05mg/L这一范围既保证长效抑菌,又远低于世卫组织安全阈值(5mg/L),对人体无害。
2.余氯的三大核心作用
稳定管网水质:管网水的水质生物学稳定性与管网中的生物膜形成及微生物的再生长几乎成一致状态,因此保持余氯有利于稳定水质。
阻断大肠菌再生:余氯可穿透生物膜,持续杀灭附着菌群。在当前没有采用特殊措施的条件下,维持余氯是防止微生物再生长的比较有效的办法。
防止偶发病原菌发生:防止发生在部分用户支管内的偶发性病原菌和微生物的问题。一些病原菌在配水管网和用户支管内的生物膜中能够残存,甚至繁殖,余氯提供动态防护屏障,对偶发性微生物控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余氯作为自来水、泳池水等常见的消毒成分,在合理浓度下能有效杀灭病菌、保障用水安全,是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屏障。但凡事过犹不及,当水体中余氯浓度超过安全限值时,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便会显现。无论是日常洗澡、游泳时的直接接触,还是长期饮用或吸入相关蒸汽,超标余氯都可能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多方面影响,因此要定时检测水质余氯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