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水质检测常规化学指标与生物指标(水质指标检测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5-11-05
水质检测是供水工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安全。水质层层把关,严格检测可有效预防水污染事件,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水质检测常规化学指标与生物指标及其意义。
1.化学指标
酸碱度(pH 值):化学反应的总开关。pH 值代表着水体的酸碱程度,它的范围从 0 到 14,7为中性,小于7是酸性,大于7则是碱性。这个数值看似简单,却对水体中的一切有着深远影响。它就像一把“神奇钥匙”,能开启或关闭水中化学反应和微生物生长的“大门”。酸性水体就像一个“腐蚀者”,会加速金属管道的锈蚀,让饮用水在输送过程中混入有害物质;碱性过强的水也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溶解氧(DO):生命线的量化指标,溶解氧是水中生物赖以生存的“氧气罐头”。水中的鱼类、微生物等都需要呼吸氧气来维持生命。如果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过低,它们会因为缺氧而感到窒息,严重时甚至会死亡。而且,溶解氧不足还会引发水体的厌氧分解,产生难闻的恶臭气味,让原本生机勃勃的水体变成“臭水沟”。
COD与BOD:有机污染的“双生指标”。化学需氧量(COD) 值越高,说明水体中有机物“垃圾”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这些有机物在水中分解时会消耗大量氧气,进一步破坏水体生态环境。比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就会导致受纳水体的 COD 值飙升,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与 COD 相比,生化需氧量(BOD) 更能体现水体中有机物对微生物的可利用程度,更符合实际的生态环境情况。一般来说,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是常用的监测指标,它表示在20℃条件下,经过 5 天培养后,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氨氮:水体中的“潜在威胁分子”,含量过高不仅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还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如果长期饮用氨氮超标的水,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2.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卫生安全的“晴雨表”,生活饮用水中的“疾病潘多拉魔盒”,这些看不见的细菌会随着水进入人体,在我们的身体里 “捣乱”,可能会引发肠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大肠菌群:粪便污染的“指示牌”。如果在水体中检测到大肠菌群,那就意味着水体很可能混入了粪便,存在传播肠道传染病的风险。想象一下,这些带有致病微生物的粪便污染了水源,人们一旦饮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上一篇:COD在线监测仪的校准方法(COD在线监测仪校准频率)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