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水质余氯检测标准(余氯、总氯、有效氯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5-07-16
自来水中的余氯是自来水厂在出水之前向水中加入氯消毒剂之后的剩余量。自来水厂不但要保证水厂的出水有一定的余氯,也要保证自来水到达与用户接触的管网末梢时也有一定量的余氯值。在水中加入消毒剂的目的是杀灭自来水中以及自来水管网内的微生物,其中包括水中的藻类和病原体等,从而防止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水中的余氯形态包括游离余氯和化合氯。游离余氯包括的形式有氯,次氯酸,次氯酸根离子。化合氯包括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于消毒剂指标的要求为:若采用氯气或游离氯制剂为消毒方式,那么出厂水中余量应不低于0.3mg/L,不高于4mg/L,同时管网末梢的余量不低于0.05mg/L;若采用一氯胺消毒,那么出厂水中总氯应不低于0.5mg/L,不高于3mg/L,同时管网末梢的余量不低于0.05mg/L。
除了余氯,在水质检测中还经常会提到总氯、游离氯,这到底是什么?提到化学消毒,又经常提到有效氯浓度,这又是什么?其中总氯即化合性余氯与游离性余氯之和;有效氯指氯消毒剂加入到水中所能产生的具有氧化能力的氯含量。
自来水中一定含有余氯,且水质越差的地区余氯含量越高。但是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余氯含量的上限暂未作明确规定。加氯容易,但同时加氯量的控制就是对余氯量的控制,这是加氯法消毒中最重要的工艺要求,目前由相当一部分自来水厂的工艺落后,对余氯的控制不到位,因此市民经常会喝到含有刺鼻的漂白粉气味儿的自来水,所以日常中我们还是要加强水质余氯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