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池塘氨氮超标有什么危害(水产养殖氨氮的来源及调控方法)
更新时间:2025-07-16
氨氮是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即水中以游离氨(NH₃)和铵离子(NH₄+)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池塘氨氮超标有什么危害?
水中的氨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亚硝酸盐,如果长期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将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
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物表现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氨氮的来源:
水体氮素的来源主体为饵料残剩物和粪便排泄物的分解,其次为老化池塘底泥沉积物氨化分解,再次为施肥积累。养殖生产包括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然而传统的养殖方式片面追求产量经济效益,强化水体系统外的能量物质的投入。过量的投饵,形成大量有机代谢废物的沉积,致使水体系统的分解环节受抑制,造成硝化反应难以通畅完全进行,自净能力减弱,产生多种有机酸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中间有毒有害产物同时,这些中间有毒产物也可再由含氮化合物通过反硝化细菌还原而返复积累。
水产养殖氨氮调控方法:
1.放养的密度适宜,搭配比例科学合理。通过池塘中自然生物和投放的苗种之间的生物链和食物链的关系,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或控制氨氮的含量。
2.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干池冰冻和暴晒10-15天,并且让空气与池塘底泥充分接触,使底质有机质充分氧化,矿化成无机盐,为池塘中生物提供营养源,降低池塘有机质含量。
3.使用优质饲料:饲料营养全面,新鲜适口,易消化吸收,饵料系数低,投饵后残饵少,粪便少,氨氮产生的浓度也就相对的低。
4.利用有益藻类(绿藻/硅藻)吸收氨氮,利用有益复合菌(超效益菌宝和光合细菌)分解有机物,降低氨氮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