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为什么自来水异味容易在夏季爆发(余杭自来水异味事件“元凶”)
更新时间:2025-08-02
水质检测确认,主要致嗅物质是二甲基三硫醚(DMTS)等硫醚类化合物。它们的最大特点是嗅阈值极低——仅需10纳克/升(ng/L)。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在5000m³ (约5000吨)清水中混入一滴(约0.05毫升)就能被人鼻子察觉。此外,它们挥发性强(常温下就能闻到,加热后味道更浓烈),且来源广泛复杂,其前体物(如含硫氨基酸)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水源中的藻类便是主要来源之一。
1.这类物质为什么难以去除?
当前水厂常用粉末活性炭(PAC)应急吸附去除嗅味,但硫醚的去除有其特殊难点:
吸附效率受限:硫醚需要PAC上的特定官能团(如-OH)形成氢键才能被有效吸附,而商用PAC这类官能团数量有限,效果不如去除其他嗅味物质理想。
“竞争对手”干扰:夏季高温时,水源中藻类有机物增多,它们浓度远高于硫醚(微克/升至毫克/升 vs 纳克/升),会抢先“占领”PAC的吸附位点,削弱对硫醚的吸附能力。
2.为什么自来水异味问题容易在夏季爆发?
硫醚类物质最主要产生于水源(尤其夏季藻类容易爆发,在缺氧/厌氧条件下生成)。在水处理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氧化处理(如次氯酸钠、臭氧、高锰酸钾)通常能较好去除它们。在供水管网中,如果局部区域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消毒剂余量不足(低于国标要求)且水流长时间停滞(导致缺氧),滋生的微生物也可能产生硫醚。
3.水有硫醚异味,是不是就有毒?饮用安全吗?
这是一个需要澄清的关键点。硫醚类物质(包括此次检出的DMTS)其实是重要的食品风味物质,广泛存在于肉类、乳制品和发酵食品中。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 已明确允许将二甲基硫醚(DMS)、二甲基二硫醚(DMDS)和二甲基三硫醚(DMTS)作为食品用合成香料使用。美国食品香料与萃取物制造者协会(FEMA)也将它们纳入“一般认为安全”(GRAS)名单。
此次自来水中检出的硫醚浓度,即使引起了明显的感官不适(因其嗅阈值极低),其实也远低于食品中的安全限量(相差万倍以上)。因此,异味主要带来感官上的不悦,并不等同于水质有毒。当然,供水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此类问题。
4.家中自来水有异味,煮沸或使用活性炭滤芯有用吗?
煮沸确实可以挥发掉一部分硫醚,减轻水中的味道。但需要注意,煮沸过程中硫醚类物质进入水蒸气,会让人闻到更浓烈的气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