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有哪些(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优缺点)
更新时间:2025-07-17
在饮用水生产过程中,净化和消毒工艺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工序,其中消毒工序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式包括次氯酸钠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氯消毒、胺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漂白粉消毒等,对于这些饮用水消毒方式你了解多少呢?
一、饮用水液氯消毒
氯气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气体,液氯消毒的作用主要是次氯酸,次氯酸氧化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导致细菌死亡。液氯消毒是自来水厂常用的消毒技术,液氯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具有持续消毒的优点;
2.成本较低;
3.应用时的操作相对简单,投药的准确率较高;
4.液氯消毒不用使用大型的设备,比较方便。
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氯气的毒性较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若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则会与产生有机氯化合物;
3.如果水中含有微酚,则会产生氯酚的味道
二、饮用水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氧化能力为氯气的2.63倍。二氧化氯消毒技术主要是由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二氧化氯溶液来对自来水进行消毒。 二氧化氯消毒具有以下优势:
1.在水中较为稳定性,使用相对安全。
2.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效果较好,对于经过水传播的病菌及病原微生物,都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作用快,消毒的持续时间较长。
3.氧化性较强,能够分解细胞结构,并能消灭死孢子。
4.受温度及PH值的影响较小,不会产生三卤甲烷、乙酸等副产物。
缺点主要体现在:
1.二氧化氯由于其本身性质很活泼,如果应用不当的话,会产生爆炸
2.在使用时需要现制现用,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在大型的自来水厂中较多应用。
三、饮用水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是一种波长介于200-3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其利用光波对所涉及区域的微生物的DNA进行破坏,从而对蛋白质的合成进行阻止,进而使细菌不能够进行繁殖。紫外线消毒技术的杀菌效率非常高,不会改变饮用水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设备较为先进,操作比较简单。但是消毒持续时间较短,耗电较高,因此在管路过长的饮用水消毒中不宜使用,一般用于工矿企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