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农药残留检出”与“农药残留超标”区别(我国农药残留控制举措)
更新时间:2025-07-22
随着大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农药残留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时常有人担心,如果购买的农产品有农药残留怎么办?
一、农药残留危害
1.对健康的影响:长期摄入超标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如神经系统损伤、致癌风险等),但通常日常饮食中的微量残留远低于安全阈值。
2.对环境的影响:如不按规定或过量使用农药,可能污染土壤、水源,破坏生态平衡。
3.耐药性问题:病虫害可能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增加。
二、农药零残留能实现吗?
农药零残留,即农产品中完全不含农药残留物。这一目标看似美好,实则却是理想主义的困境。农业农村部多次强调,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是保障粮食产量的核心措施。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耕地资源紧张,病虫害导致的粮食损失可达70%,农药的使用可以挽回40%的减产。此外,现代农业的机械化操作高度依赖农药技术,若全面禁止农药,将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
现代农业中,农药通过喷洒等方式施用,仅30%左右被作物吸收,其余流失至环境。即便采用最严格的用药规范,作物表面的农药仍需在自然降解(风雨、光照)或生物降解中逐渐减少。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为发展中国家的1.5-2.5倍,但其农产品同样存在残留问题。因此,从全球范围看,零残留是一个尚未实现的理想状态。
通常,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含量较低,多为痕量水平,以每千克农产品中含有多少毫克农药来表示。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农业生产中均需要使用农药。甚至在未来很长时间,农业生产难以做到完全不使用农药,因而实现农产品中农药零残留存在难度。
三、“农药残留检出”与“农药残留超标”区别
既然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难以避免,农药残留检出就一定有害吗?对此,我们要避免离开剂量谈毒性,不能混淆“农残检出”和“农残超标”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提到农药残留,我们也要考虑剂量是多少。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后,一些农产品中检出农药残留是正常现象。
我国制定了严格的一系列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如GB2763-2021等,基于毒理学分析和膳食消费量等科学评估,确保合规农产品中的残留量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市场监管部门也进行着对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的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日常检验工作,大部分农产品中极其微量的农药残留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这些农产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四、作为消费者怎样减少农药残留的风险
1.选购正规产品:购买有品质保证的农产品,选择标明有农药残留检测、合格认证的食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无品质保证的食品。
2.正确清洗处理:用流动水冲洗蔬菜和水果30秒以上,或将蔬果放水里浸泡10-15分钟后再冲洗,帮助去除农药残留。对于带皮的果蔬,如萝卜、土豆、丝瓜、苹果、梨等,残留在外表的农药可用去皮的方法去除。
3.合理烹饪:根据不同食品选择合理的烹饪方法,如高温炒、煮、蒸等能有效减少农药残留。
4.均衡饮食:多样化膳食结构,避免单一农产品长期大量摄入,降低潜在风险。
五、我国控制“超标”的举措
为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我国采用国际通用的科学方法,制定了强制执行标准,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3-2021》,规定了农产品中五百余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通过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或限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不断发展绿色、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目前,登记的多数农药都是低毒农药。为规范和指导农药使用,我国制定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标准与法规,制定了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操作规程。同时,每种农药均有“使用说明书”,即农药登记标签。按照农药登记标签进行施药,可将农药残留降低至安全范围以内。
各级农业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以保证消费者的饮食安全。2024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8%,河南省合格率达99.1%,通过深入推进重点问题及品种的精准治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此外,国家对于极少数的农药残留超标事件以零容忍的态度进行公示与处罚,并不断加大科技和财政投入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农药残留并非食品安全的天敌,而是人类应对粮食挑战的“双刃剑”。正确看待,并辅以监管体系,才能在保障粮食供给的同时,守卫人民的健康安全,实现农业发展和生态健康的共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