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水质COD与BOD的主要特点(水质COD与BOD的定义)
更新时间:2025-09-15
在水质监测、污水处理及水环境评估中,化学需氧量(COD)与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两大核心指标。二者既存在紧密关联,又在检测原理、应用场景上有着显著差异,共同构成了判断水体自净能力与污染风险的关键依据。
一、什么是COD?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指的是用强化学氧化剂,在特定条件下氧化水体中所有可被氧化的有机物质和还原性无机物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对应的氧气量,单位通常为 “毫克 / 升(mg/L)”。COD 又可分为CODcr(重铬酸钾法) 和CODmn(高锰酸钾法) ,日常提及的 COD”若未特殊说明,均指CODcr。COD的核心特点在于:
1.检测速度快:整个实验流程通常可在 2-4 小时内完成,能快速反馈水体污染概况,适合应急监测、企业日常排污自检等场景。
2.覆盖范围广:不仅能氧化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污染物,还能氧化微生物难以降解的 “难降解有机物”(如农药残留、染料、塑料降解中间体等),因此检测结果更接近水体 “总污染负荷”。
3.数值稳定:不受水温、微生物活性等外界环境影响,检测重复性强,数据可比性高。
二、什么是 BOD?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化需氧量),指的是在有氧条件下,水体中的微生物分解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单位同样为 “毫克 / 升(mg/L)”。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需要消耗氧气,有机物含量越高,微生物消耗的氧气就越多,水体中的溶解氧就越少 —— 这也是 BOD检测的核心原理。由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是一个持续过程,为了统一检测标准,国际上通常以 “20℃条件下培养 5 天” 为基准,此时测得的 BOD 称为BOD₅(五日生化需氧量) ,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BOD指标。BOD 的核心特点在于:
1.反映生物可降解性:仅针对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污染物,无法体现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染,因此更贴近水体 “实际可被生态系统自净的污染量”。
2.与生态风险直接相关:BOD₅数值越高,说明水体中可降解有机物越多,微生物耗氧越剧烈,容易导致水体溶解氧急剧下降,进而引发鱼类、水生生物缺氧死亡,形成 “黑臭水体”。因此,BOD₅是判断水体 “生态毒性” 和 “自净能力” 的关键指标。
3.检测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需在恒温(20℃±1℃)、避光条件下培养 5 天,且检测结果受微生物种类、活性、pH 值等因素影响,重复性略低于COD。
COD与BOD如同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COD以 快速、全面”的优势,丈量水体的总污染负荷,为污染排查、应急响应提供高效参考;BOD以 贴近生态 的特点,衡量水体的 可降解污染量,为生态风险评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提供核心依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