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比浊法测定水质悬浮物的干扰因素(水质悬浮物检测要求)
更新时间:2025-09-19
比浊法通过测量水样中悬浮物对光的散射 / 透射强度,间接计算悬浮物浓度,结果易受水样自身特性、仪器操作、环境条件三类因素干扰,需针对性排除以保证准确性。
一、水样自身特性干扰
1.水样浊度与颜色干扰
若水样本身含高浓度溶解性有色物质,会直接吸收入射光,导致吸光度测量值偏高,误判为 SS 浓度升高;
水样中微小胶体颗粒虽属于溶解性或半溶解性物质,但其对光的散射作用与悬浮物相似,会被计入悬浮物检测结果,导致数据虚高。
2.悬浮物物理形态差异
悬浮物颗粒大小不均:比浊法依赖 “标准浊度液” 建立校准曲线,若实际水样中悬浮物颗粒与标准液中颗粒大小差异大,散射光强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会偏离,导致检测误差;
悬浮物沉降速度快:检测前若未充分混匀水样,或混匀后放置时间过长(超过 5 分钟),大颗粒悬浮物会快速沉降,导致水样上部悬浮物浓度降低,测量值偏低。
3.水样中其他物质干扰
油类物质:水样中的浮油或乳化油会附着在比色皿壁,或形成油膜散射光线,破坏光的均匀透射,导致吸光度异常升高;
气泡:水样中含气泡,气泡会强烈散射光线,其散射效果与悬浮物叠加,导致悬浮物浓度检测值偏高。
二、仪器与操作过程干扰
1.仪器校准与参数设置不当
未用匹配的标准浊度液校准:若标准液的浊度单位(如 NTU)与悬浮物浓度(如 mg/L)的换算关系未针对待测水样验证,直接套用通用校准曲线会导致误差;
比色皿污染或不匹配:比色皿内壁有划痕、污渍,或未用待测水样润洗,会影响光的透射 / 散射,导致测量值不准确;不同材质的比色皿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不同,若选错材质也会产生干扰。
2.操作流程不规范
水样预处理缺失:未过滤去除水样中的大颗粒杂质,这类杂质会堵塞比色皿光路,或因颗粒过大超出仪器检测范围,导致数据异常;
检测波长选择错误:不同悬浮物对光的最大散射波长不同,若波长选择不当,会导致光信号强度弱,检测灵敏度下降,误差增大。
三、环境条件干扰
1.环境光干扰
比浊法对光线敏感,若检测环境存在强光或杂散光,会干扰仪器对 “样品散射光” 的捕捉,导致吸光度测量值波动,影响结果稳定性。
2.温度波动
水样温度剧烈变化会导致水样中溶解气体析出形成气泡,或改变悬浮物的分散状态,进而影响光的散射效果,导致检测误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