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高锰酸盐指数与化学需氧量的区别(高锰酸盐指数监测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5-10-10
高锰酸盐指数是水质检测中一个关键指标,简单来说,它测量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以氧的毫克/升(mg/L)表示,这个指数升高通常意味着水体受到了污染。这项指标在我国环境水质标准中经历了一个名称演变过程,过去它被称为“锰法化学耗氧量”,但后来为了与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CODcr)区分开来,改称为“高锰酸盐指数”。
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都是反映水体还原性物质含量的指标,但两者存在重要区别: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锰酸钾法的氧化率较低(约50%),而重铬酸钾法的氧化率可达90%。因此,两者测得的数值不能直接比较,也没有固定的换算关系。
作为水质监测中的“污染侦察兵”,高锰酸盐指数这一综合性指标的异常波动能为我们判定污染程度提供关键线索,当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某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异常升高时,这绝非偶然现象,而是水体“健康状况”发出的警示信号,可能预示着以下情况:
1.有机污染输入:如生活污水排放、农业径流(含肥料、农药)、工业废水泄漏等,这些都会增加水体中的可氧化有机物。
2.还原性无机物增加:如亚铁盐(Fe2+)、亚硝酸盐(NO2-)、硫化物(S2-)等含量升高。
3.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当水体流动缓慢或生态系统失衡时,污染物的分解速率降低,导致积累。
4.季节因素影响:夏季水温升高可能加速有机物分解,但同时也会降低溶解氧,影响氧化还原平衡。
下一篇:没有了!